疫情后中亚果蔬进口跨境生鲜的冷链破局之路


        阿拉山口口岸的集装箱查验区,戴着防护面罩的检验检疫人员正在对一批哈萨克斯坦车厘子进行快速检测。这批采用"真空解吸式预冷"技术处理的果实,通关时间较疫情前缩短6小时,坏果率控制在0.2%以内。随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落地,新疆口岸进口果蔬量实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通关量突破23万吨,同比增长170%。据海关总署统计,仅阿拉山口口岸就承担了其中42%的冷链货物吞吐量,其配备的X光冷链检测通道可同步完成辐射检测和病虫害筛查,单柜查验效率提升至15分钟。

        乌鲁木齐某跨境冷链物流企业开发的"双循环温控集装箱"成为关键装备。该箱体采用双层真空隔热层,配合自主研发的相变蓄冷材料,可在断电情况下维持内部温度12小时以上。技术团队创新采用气凝胶纳米涂层,使箱体在-25℃至25℃极端温差下的能耗降低38%。哈萨克斯坦樱桃通过这种集装箱运输后,货架期从7天延长至14天,零售价相应提升30%。目前该装备已获欧盟CE认证,服务范围覆盖中欧班列18个主要节点城市。



        喀什国际物流港,"边境仓+海外仓"模式正在重塑中亚生鲜供应链,企业在中哈边境设立3个前置仓,配备液氮速冻设备,实现果蔬采摘后4小时内完成预冷处理。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可实时查看伊犁河谷苹果从阿拉木图果园到上海商超的全流程温湿度数据。2023年,通过该模式进口的吉尔吉斯斯坦无花果、塔吉克斯坦高山雪莲等特色产品销售额突破5亿元,带动当地就业岗位1200个。新疆农业大学专家指出,这种"冷链前置+数据中台"的运作模式,使跨境生鲜物流成本下降26%,中亚国家农产品对华出口利润率提高至19.7%。

        政策层面,新疆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已明确将建设"亚欧果蔬走廊",规划在霍尔果斯、塔城等地新建5个专业冷链集散中心。海关总署推出的"关铁通"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中亚五国农产品检疫证书电子化互认,预计2024年跨境冷链通关时效将再压缩30%。


screenshot-1743223908912.png

作者:新疆冷链物流

 

发布时间:2025-03-29 12:31:03

联系我们
与我们取得联系
公众号
公众号:康易达冷链物流
电话咨询
免费热线:15900953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