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冷链物流枢纽建设赋能新疆高质量发展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战略机遇,新疆正着力构建全链条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仓储设施温控系统改造、老旧冷库智能化改造等工程,目前已完成28万吨冷库容量的迭代升级,新型节能冷库占比突破65%。
在运输模式创新方面,创新打造"公铁联运+蓄冷集装箱"复合型运输体系,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公铁联运冷链专线已实现全程-18℃恒温运输,通关时间缩短40%。针对新疆特色农产品特性研发的相变蓄冷材料,使库尔勒香梨保鲜期延长至45天,损耗率降低至3%以下。
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现已接入2300余家农业合作社,提供在线温控监测、冷链金融、保险理赔等12项增值服务。通过搭建跨境冷链数据中台,实现了中亚五国22个口岸的物流信息实时共享,通关效率提升50%。
空间布局上,按照"三通道+双枢纽+N节点"架构,重点打造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喀什综合保税区两大核心枢纽,同步建设昌吉农产品加工园、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等18个区域集散中心。其中,位于霍尔果斯的跨境冷链集散中心,年处理能力已达80万吨,形成了覆盖中亚、辐射欧洲的冷链物流网络。
技术创新方面,建成全国首个"光伏+储能+冷链"智慧园区,储能系统使冷链运营成本降低22%,光伏发电量满足园区30%的电力需求。由新疆农科院研发的干旱区冷链保鲜技术,成功应用于塔里木盆地特色果蔬储运,经济效益提升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