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口岸的集装箱查验区,戴着防护面罩的检验检疫人员正在对一批哈萨克斯坦车厘子进行快速检测。这批采用"真空解吸式预冷"技术处理的果实,通关时间较疫情前缩短6小时,坏果率控制在0.2%以内。随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落地,新疆口岸进口果蔬量实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通关...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零碳冷链产业园"正在改变南疆水果的命运。这座由新疆某能源集团打造的光伏冷藏库,屋顶铺设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在烈日下泛着幽蓝光泽,日均发电量可达3500度——足以维持库内-18℃恒温72小时。 库区负责人介绍,该仓库采...
麦肯锡研究显示,到2030年全球AI冷链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美元。这一变革将呈现三大趋势:数字孪生驱动全链模拟通过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企业可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运输方案,优化仓储布局与应急预案。新加坡港口的冷链数字孪生平台已成功将货物损坏率从2.1%降至0.7%。绿色低碳成为核心命题AI赋能的“精准供能”系统...
在克拉玛依市,一座"碳中和冷链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中,屋顶的光伏玻璃与垂直森林设计,使建筑自身可实现能源自给,更引人注目的是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90米深处的恒温土壤层,为整个园区提供免费冷暖供应。 该园区采用的"生物降解保温材料"令人眼前一亮:由秸秆与菌丝体发酵而成的泡...
走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冷链物流中心,仿佛置身未来世界:AGV无人搬运车在银色货架间穿梭,机械臂正在分拣标注着俄文、英文的跨境包裹,墙上的数字大屏实时跳动着中亚五国的物流数据。这座投资18亿元的智慧园区,正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枢纽。 中心自主研发的"天穹"智能管理系统,集成了区块链、...
在伊犁河谷的薰衣草田深处,一辆自动驾驶冷链卡车正沿着数字道路标识匀速行驶。车载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与温度,自动驾驶系统据此自动调节车厢通风量——这是新疆某冷运公司推出的"智慧农业冷链"解决方案。作为扎根边疆二十年的老牌企业,该公司近年通过数字化转型,正在书写传统物流的新篇章。 ...
智能温控:动态平衡能耗与保鲜基于历史温度数据和货物特性,AI模型可自主调节冷库分区温度,避免一刀切式制冷造成的能源浪费。美国冷链企业Lineage Logistics引入AI温控后,单仓年节能达5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380吨碳排放。预测性维护:预防设备故障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压缩机、冷风机等设备的运行参数,AI系统能...
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各国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核心议题。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中国面临的减排压力尤为突出,其中冷链物流领域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问题尤为严峻。自2009年起,该行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其碳排放主要源自食品预冷、低温仓储、冷链运输三大环节,仅2021年便贡献了...